种菜、盖房子…这都是一年级小朋友做出来的?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227 篇文章
题图:一本正经研究分地种菜的作者和“小土豆”们。
作者:兰岚,一土蜻蜓班助教、一土教育公众号编辑。
本文转载自一只布鲁(ID:Bluecataleya)
这学期的期末展示日,孩子们用自己的歌声开了一个惊艳的场:熟悉的 Remember Me 旋律响起,爸爸妈妈跟着哼唱起来,诶?怎么歌词不一样?仔细一听不禁莞尔,原来老师带着孩子们根据这学期的「植物」主题进行了新的改编。
项目制学习一直是一土的一大特色,这种老师和学生们共同探究一个感兴趣、并和现实生活有真实连接的问题,在推进的过程中不断迭代,不断反思,最终向观众展示成果并收集反馈以提升自我的教学方法,相信关注一土的您已经非常熟悉,那么本学期这个瓜果蔬菜和孩子们的成长都收获颇丰的项目里,我们又发生了哪些值得回味的故事?
一场有预谋的活动
在基本定下今年的项目和种植相关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参与其中了。
在几位老师不厌其烦的踩点过后 ,带领孩子们来到了中国农业博物馆,从原始人到现代人,原始农耕到机械化生产,从《齐民要术》到袁隆平院士的论文,一步步走来,技术的巨大飞跃吸引了孩子们眼球。除了听博物馆的老师悉心讲解,小家伙们还用iPad玩了一个团队合作游戏——“植物大搜查”同学们4人一小组,在一位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挑战:找到以下相关展品并与其合照。
用植物喂食动物
用植物喂饱人类自己
用植物做工具来狩猎
用植物做衣物蔽体
用植物来搭建房屋居住
通过这一回的“搜查”,大家发现:植物能做的事情这么多,它们对原始人很有帮助!斗笠、蓑衣、陶器、石斧和木屋,这些最原始的工具和手工艺品前,小家伙们乐此不疲地合着影,并放出“豪言”:这些我也能做。
很好,这就开始上路啦。
一张顺利诞生的海报
我们总结了活动,再次提出了核心问题:植物是如何帮助古人生存下来的呢?(How Have Plants Helped Ancient People Live? )接着,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我们用KWL chart的结构,请“小土豆”们先回答“K”部分——我已经知道了什么。大家知道的可不少,一言以蔽之,古人用植物满足了许许多多“衣食住”的需求!
顺着KWL逻辑往下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即“W”部分,一轮的脑暴后,几乎写满了整张大海报纸。
最早的植物/种子是从哪里来?
古人怎么知道种了它会帮助自己呢?
古人又是如何知道怎么种植物的呢?
……
▲ 这些神奇的问题搞得老师们很想重新翻一翻《人类简史》。
投票表达了对不同产品的期望程度后,我们发现,大家对于种植植物,用植物制造工具,搭建房屋或制造染料做衣服非常感兴趣,其次是用泥土制作容器,用植物编篮子和做书等。
更大的一步推进是,大家集体分配了种植小组(暂定了组长)并在阅读材料后选择了各自负责种植的植物,小小的人儿们极其认真地记起了账:用小组的无息贷款购买了种子,并对自己的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质感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整理好孩子们感兴趣的几个点,种植项目便正式开工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我们从一个视频开始。短短的几分钟内呈现了植物从萌芽到收获的全过程,认识了植物的各个部位,感受生命的神奇。在探讨过“种植需要哪些步骤之后”,大家便开始根据老师准备的植物卡片后面的信息,将“天”和“月”换算成“周”,填进自己的种植计划表;另一张表格上,老师提前在每组的表格上填写了不同的种子信息,大家通过交流,相互了解不同的植物每个穴中放几颗种子,根据穴盘数量计算需要的总数量。
▲ 小插曲:手绘设计这些瓜瓜果果的表格也是难为了平日里的灵魂画手兰老师,毕竟玩游戏时的水平是这么的……惨不忍睹
在育苗盘中填满营养土,浇水,撒种,盖上一层薄薄的土,用iPad拍下育苗状态,填写观察记录:我看到了什么?我想问什么?
“老师,种子会累吗?”
“种子会淹死吗?”
“种子什么时候睡觉?”
……
孩子们和瓜们就这样长大
日子慢慢走着,植物慢慢成长着,每天早晨都会看到一群辛勤的小园丁书包都还没放下便冲进菜园查看过了一夜黄瓜又长长了多少,西红柿多了几颗;放学又迟迟不愿走,浇上一点水再依依不舍地道别。当然,时不时地还有“火烧眉毛”的问题冒出来:
“老师老师,我的苗长很高然后就倒啦怎么办怎么办?”
“老师我的卷心菜要被虫子吃完了可是我觉得打农药不好啊怎么办?!”
“老师种植箱不够了我们能挖学校的地来种吗?”
“老师植物没有营养怎么办我们哪里有肥料?”
“老师啊。”
“啊?”
“育苗的育怎么写。”
……
如果可以,老师特别希望自己变成一本《十万个怎么办》。但比变成一本书还要厉害的是,在和孩子们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和实践中,这些问题都被我们自己神奇地解决了,更厉害的是,孩子们在期末展示日的时候,向每一位来访的家长介绍了自己这一学期的经历与收获,并将我们共同解决的问题从为什么到怎样做,清晰地讲解了出来,那一刻,觉得身旁这些小不点并不是学生,而是共同协助完成挑战的partners。
种植的过程太漫长便不一一赘述,一学期过去,回头看看,通过这样一个项目,我们收获了什么?
▨ 知识与技能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不必对创新教育有任何偏见,我们毕竟也是按照人教版教材完成了每一个科目的教学,只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些更加接地气的尝试。
简单以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一年级)为例,其针对听说读写及综合性学习的培养目标都做出了明确的阐释。在项目制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记录植物生长状态时笔头上的练习,探讨如何解决病虫害问题时的倾听、探讨和反馈,当小导游介绍自己项目时的语言组织与自信的表达,不难发现这些基础的技能和知识被自然地融入和提升。
当然还有基础数学知识的应用——测量,温度湿度的记录等;常用英文表达的练习;科学探究思维的培养,甚至像开头提到的,还用植物改编了一首歌在期末展示的时候唱给大家听……
▨ 挑战自我的精神
之前有朋友问,你们学校就不分优生差生,不去排名吗?我反问:把“差生”这个词安放在一个七岁小朋友的头上,你觉得公平吗?
差异必然存在,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都不同,擅长的东西也不尽相同,可那就是他们最真实的样态呀,一土老师的包容与鼓励,足以让他们在强烈的安全感中慢慢突破自己不断成长。
期末,“小土豆”们分成了四大组,各自负责一部分内容要在展示日当天向爸爸妈妈和到访的每位家长讲解。我们组里有一位小姑娘,由于害羞和紧张,在三次的小组练习时间里,都没有开口讲过一句话,于是索性放下了练习,我们坐在一起聊起天来。
小伙伴们没有埋怨,也不心急,认认真真地出谋划策:“你就当他们呀都是你种的西红柿,对着西红柿讲话就不紧张了吧。”“你要是害怕就不看他们呗,闭着眼睛讲应该也比不说话好一些呀。”“兰老师你也会紧张吗?”“会啊!”“你看兰老师也会紧张哎呀其实我也紧张,没什么好丢人的你别害怕。”“……”
半晌,小姑娘抬起头来认认真真问我:“兰老师,你真的也会紧张吗?”
“兰老师去年冬天在老师们培训的某一天被叫上去发言,就觉得台下的老师都比我要厉害,生怕说错了什么,紧张到手都抖,讲完下来之后恨不得大哭一场。但后来慢慢就不害怕了。”
“为什么呀。“
“因为我知道其实并没有人嘲笑我啊,而且就算讲错了,讲得不好,得到的一定是帮助而不是批评。我不需要害怕。”
沉默。
“来的都是友好的爸爸妈妈,他们特别希望了解你这学期做了什么,而且你要是忘了要讲什么话,还有我站在你旁边呀。”
展示日那天,小家伙声音不大但十分清晰地给一位位参观者讲解了自己的项目,小脸一直红红的,或许这次不是害羞而是太阳太毒辣呢。
在与真实的成人世界的交互中,她慢慢找到了让自己舒服的模式。兰老师站在一旁险些“老泪纵横”。
▨ 一座房子
要不是就那么活生生立在院儿里,大概说给谁也不会相信,一群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英文老师的带领下,用竹子和泥巴亲手搭出了一座房子。
这是个回忆起来都会笑出声的过程:一群小不点,和他们不会讲中文(装的)的英文老师,烈日下连猜带比划地表达着自己的需求,共同设计造型,挖泥,抬水,立竹子搭架子,捆绳子加固,用泥巴糊墙。
房子一天天起来了,起得比这群小家伙还要高,孩子们的英文表达也一天天从“this……那个……I……water”进化到了“I need more water.”尽管有时候主语宾语混乱,be动词和实义动词齐飞,但不妨碍他们旺盛的表达欲和求知欲慢慢得到满足。
距离展示日还有三天,眼见它屋子起,眼见它屋子塌,意外的小插曲险些击垮这群小建筑工人——一顿午饭的功夫,墙上的泥被哪位闲得手痒的小朋友一点点敲掉了。愤怒,心疼,到底还是群六七岁的孩子,一时间喊叫着冲出教室“抓住这个坏人我跟他没完”,还有的没忍住直接就哭了出来。
兜兜转转终于找到了犯罪嫌疑人,二年级的一位小朋友。安抚过大家的情绪后,英文老师严肃地告诉他,你必须和每一个人道歉,和每一个人说一遍“对不起”——你毁掉了大家的心血。
第一声“对不起”没有收到回音,第二声“对不起”眼前的人转身走去,第三声“对不起”换来一句“嗯”,第四声,第五声……孩子们最终还是不忍了,“其实,哎呀,你和我们一起修房子吧,我们就原谅你。”
“我们可以生气,但我们不用带情绪的语言攻击任何人”是英文老师一直强调的基本原则,于是含着泪说完20多声愈发真诚的“对不起”,他并没有收到埋怨和责备,默默地和大家一起工作起来,休息时间还叫来了自己的伙伴帮忙,终是在展示日的前一晚压线完工。
这样的经历带给孩子们的恐怕远远不是一座房子那么简单了吧。
一本正经地计划项目,看到第一株小苗破土,收获第一根黄瓜,成功捉住害虫,用剩饭堆出毛茸茸雪白的菌丝和肥料,绞尽脑汁编出的像模像样的篮子,用植物榨出染料,完成有图有话的观察记录,应对各种难题的反复探讨,菜市场上的丰厚收益……这篇挂一漏万的文章并没有展示出这学期我们经历与收获的全部,但并不妨碍向你传达那份来自自然生命的欣喜。
另外,小小骄傲的是,我们的项目也参与了法国大使馆在北京的幼儿园和小学提倡的一个校园蔬菜种植友谊竞赛。在今年第三季的“种植吧,小园丁”活动中,“小土豆”们喜气洋洋地代表一土学校把“最佳卓越范例奖”领回了家。
最后的最后,偷偷献上彩蛋一枚,大家假期愉快!
(小编不想被炒大家快点赞啊………………)
- END -
推荐阅读